1)第644章 欲买桂花同载酒(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4章欲买桂花同载酒(求订阅)

  会试第一场考的是真儒理论和诗赋。

  诗词歌赋是华夏的传统文化,朱大皇帝是不打算抛弃这种老祖宗传下的文化精华。

  小时候,朱克臧上语文课感觉好难背,长大后才发现古诗词是真的美。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因为你背的时候无忧无虑,没有经历过不得志,当然不会有感觉。

  不同地位不同阶段的人所考虑的事情是不同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倾诉情感,古诗词乃情感表达之精华,寥寥几词就能描绘出高深意境,让人畅怀。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随着年龄增长,看待事物的角度不断变化,对人对事的态度也不断变化,就像小时候哪里懂得“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只知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过了几年社会上摸爬滚打,纵使有苦难言也靠着“须知少日拏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的念头撑下来。

  人至中年,少年心性早已磨灭,或许某天在一场酒局聚会之后想起年少追求的东西,那也只能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回望一生,只得长叹一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或许在弥留之际脑海中却浮现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似乎当语文脱离了考试才会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震撼。

  然而通不过考试似乎就没有感受到震撼的机会都没有,感觉上语文没有数学的逻辑,没有物理的奥妙,没有化学的变数,没有哲学的思辨,没有历史的理性,不需要再考语文之后回首才会发现错过的语文课本真的是众星云集,文人墨宝如浩瀚繁星。

  潘伯亨唯一薄弱的点就是诗词歌赋,因为他既不是天赋异禀,又不是阅历深厚,写不出好诗好句的。

  而第二场考的是大明律法和科学理论,第三场考的是策论。

  这两场都是潘伯亨的强项。

  其实科举考生的文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看考生运气。

  因为每一场会试的考官不太一样,自然考官们阅判试卷的喜好也不同。

  有些考官喜欢华丽的,有的喜欢磅礴大气的,有的喜欢朴素的,有的喜欢务实的。

  青菜萝卜各有所爱,所以有的时候即便你写的再好,却刚好触了考官逆鳞,那么抱歉,你只能被判低分,回家继续苦读诗书,来年再考吧。

  运气不好的,有才华有能力,却考一辈子也中不了进士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揣摩主考官和副考官的喜好就很重要了,就算你写不出考官们喜好的文风,那也绝对不能写考官们厌烦的,否则,那就等着落榜吧。

  潘伯亨还有一个优势,托他大哥的福,大部分官员他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