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13章 新型远洋运输船(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13章新型远洋运输船(求订阅!)

  这个时候,坎费齐斯已经想明白一切了,所以十分干脆地服了软。

  听见坎费齐斯的表态,朱克臧就知道自己已经赢下了贸易战的第一局了。

  而贸易战的第二局,并不在大明本土,南洋或是南天竺区域。

  而是在遥远的美洲……

  在此之前,大明必须制造更好的远洋船只,首先成本要低,其实能多运人。

  大明目前的蒸汽轮船不适合远洋,而蒸汽运兵船造价太高,不适合大规模建造。

  对于大明而言,要制造一种专门用于美洲和大明本土之间,在太平洋东西两岸穿梭的舰船,必须要兼顾成本和效率,成本尽可能要低,效率尽可能要高。

  为了满足朱大皇帝的要求,安平军械库采用了大量的先进的技术,同时也使用了大量的便宜的金属构件,采用相对便宜的木料,让船只的建造成本可以压缩到很低的地步。

  设计此方案的人是造船名匠黄都。

  来自泉州峰尾黄氏。

  “峰尾黄氏造船世家”因造船技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宋、元、明时期便已载誉班门,驰名海内外名扬四海。

  据《黄氏族谱》记载:“明代峰尾建城时,仅城内一族,黄氏造船首执斧者达九十余人之多”,分布各地造船、修船。

  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命宫内太监郑和率船南下西洋,期间,黄氏造船人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带领众多的造船工匠挥汗施工,共同完成了郑和船队62艘远洋船中最大的几艘木帆船。

  其中最大的的船长四十四丈四尺(146.5米),宽18丈(59.4米),相当于大明时期的“航母”。

  黄氏先祖不仅参加了郑和宝船的建造,造船名匠黄都先后为国姓爷收复东宁宝岛和施琅水师建造“战船”,并受清廷委任为“道宪厦广军工监匠首领”,分辖监造圭峰、沙格二澳战船任务。

  大明光复泉州一后,黄家许多匠人都入职了安平军械库。

  “陛下,这样一艘船的造价在五千银元左右,船身没有使用贵的木料,而使用的是木、铁皮复合板,造价便宜,而且适合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如果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的话,这种船型的造价可以压缩在三千银元!”

  造船名匠黄都笑着说道。

  三千银元,这也太便宜了!

  不少来到广州刚刚建造而成的天字码头的大明文武官员都面面相觑。

  看着黄都带来的样品船,负责往外殖民地移民的户部尚书杨英问道:“这么便宜,安全么?一艘这么大的船,光是木料都不止三千了吧?”

  “尚书大人,测试过了,非常安全,船身坚固程度虽不如蒸汽运兵船坚固,但也比一般的大福船、大广船都要好。”

  “这木板夹铁皮作为船身材料,因为大明到处是炼钢厂,钢铁的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