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50章 官绅骚操作(求订阅!)_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而,土地卷的吸引力比较差,反而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在全国爆发了比较大的影响。

  “官绅要一体纳粮当差?!我大明天下是没民夫了不成,征收钱粮不是应当分出儒户、宦户吗,怎么让我等与庶民一体纳粮、一体当差?”

  扬州府。

  当西安知府王心敬向西安的士绅们宣布朝廷要在西安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旨令后,当时就引起了极大哄动。

  当地辞官退休的老文人此时就问起王心敬来。

  面对他们的质问,王心敬不知道改如何作答。

  而他的老师李颙却帮他说话:“朝廷旨意如此,诸位何必多问,这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已是国策,望诸位积极响应!”

  李颙是明末清初的大儒,闻于关中的理学名士,与孙奇逢、黄宗羲并为“三大儒”。

  清康熙十二年,陕西总督鄂善重新修复了明末废除的关中书院,邀请当时名气已经很大的李顒来主持书院。

  李顒本来不愿为清廷效力,但是大明灭亡的教训让李顒认为书院讲书这种培育人才,传授知识的工作不应该放弃,于是在多次推辞后开始接手关中书院登台讲学。

  李顒深刻反思大明灭亡时的教训,儒家弟子大都重视清谈,而不重视实务,导致儒生谈论道理的时候夸夸其谈,实际治理地方,处理兵患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啥都不会。

  所以李顒对于学生要求他们要学会治理地方,明确武器装备,懂得农业治理,还要学习来自西方的水利知识……

  随着李顒的名气越来越大,先后有陕西总督鄂善以“山林隐逸”举荐入朝,被李顒8次上书以疾力辞。

  后有诏举“博学鸿儒”,礼部又以“海内真儒”推荐,当时的太史亲到李颙家,一再催逼起身赴京。

  李顒对此非常反感,以卧病为由力辞不就。

  当时的清廷官吏将李顒连同卧床一并抬往省城,行至南郊雁塔,李顒坚不从命,拔刀自刺,血流如注,这些清朝官员只好作罢。

  新大明崛起后,朱克臧讲究实用的真儒很对李顒口味,他还在议政院待过几年。

  现在已经65岁,前年他就辞官回西安府休息了。

  他在西安德高望重,而且他的弟子众多。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不少都在朝廷当官,比如王承烈、刘曾,近在眼前的就是王心敬,

  李顒都这么说了,其他士绅们也不敢公然反对了。

  但有个人敢反对。

  ”既然如此,那到时候需我等绅民当差之时,还请知府大人派人来吩咐,老身没钱代差,到时候只好亲自去服役!还有今年的税,老身也付不起徭役银,干脆自己去服徭役,反正丢的又不是老夫的脸!”

  同样在西安府修养的李念慈在这时候对其他西安士绅说道。

  李念慈只比李顒小了一岁,新大明入住中原后,他的官职没了,年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