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祈祷者的对话(四)_魔法与科学的最终兵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

  所谓软件方面的问题,说穿了,就是还没能彻底解决人工智能方面的问题。

  通过攫取死者的脑组织,复制脑回路,帝国技术专家们确实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获得一大批具备相当程度的辨识、思考能力的人工智能处理器,植入各种“军团”后能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可也就仅此而已。

  就算存在学习能力,就算不断吸收战场上反馈的数据进行战术验算的改进修正,就算持续攫取新鲜的脑组织甚至是游击队、恐怖组织成员的脑,就总体表现水平而言,依旧只有“接近有人驾驶机体”这种程度。

  说得简单易懂点,就是智商不够,欠缺主动性和自我提升。

  如果是活人士兵,且不论精神层面如何如何,历经战场残酷的死亡淘汰之后,但凡能活下来的,再怎么懒惰也会去思索、检讨自己和手中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战水平,寻求最适合自己的最优化作战模式,探索全新的战术和武器运用方式。例如迫击炮和燃烧瓶的发明、各种班排级战术的组合运用等等都是士兵们为了有效消灭对手、提高自身存活率而搞出来的。可以说正是这种自我提升和主动性在促成战场形态的持续变化。而“军团”缺少的,恰恰正是这一点。

  诚然,“军团”搭载的人工智能具有学习和检讨的机能,即便遇到什么无法处理的状况,通过反馈的数据,后方的技术员和战术分析师也能总结经验教训,着手从技术或战术层面来解决遇到的麻烦。但不得不指出的是,这本质上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且方向还严重错误。

  未来必然来到的大战注定是国家与国家、阵营与阵营之间的总体战,不管是战斗强度还是消耗的速度都不是治安战所能比拟的。所以在治安战中积累的经验基本上不可能照搬到以大兵团作战为主轴的全面总体战当中。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认知障碍(生前残留的思想、感情、记忆会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识别造成妨碍,严重时就是发疯、崩溃),在扫描脑组织前必须先破坏记忆区块。这就使得存储在记忆中的经验完全归零。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积累。

  如果说治安战是个泥沼,总体战根本是熔炉。在一个野战主力装甲师的寿命以小时为单位计算的高强度消耗战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前线的“军团”也好,后方的技术员也好,根本不可能像治安战那样悠闲的去分析、拟定对策、小规模实战测试、再次反馈数据和调研……就算信息传输速度再快,空间距离感、现场实际情况和后方技术人员从纸面报告获得的感受差距、繁琐的行政手续等等的干扰下,要想随时随地掌握前方的变化是不可能也没必要的事情(著名的微操专家兼物流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