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2 182(27w营养液加更) 回返凉州……_[三国]你管这叫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乐平所表现出的藏书丰富和全面教育,让人哪怕明知其中有诱骗进入之意,也不得不往坑里跳。

  事实上,乔琰真正想要通过乐平月报这种传播介质所表现出的文化入侵,在月报的产量还没有进一步扩张开的时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蔡昭姬对月报内容的编纂,也尚处在一个适应的过程之中。

  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些手抄报已在对能拿到此物的人,强势地展现出了乐平的精神面貌。

  稍有些远见卓识的人都会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之下栽培出来的学子,其应对整个激荡的社会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必然要远高于其他人。

  更何况是荀彧这样被何颙称为王佐之才的存在。

  他虽自己还要再看一看中原大地上各州的情况,打算再往别处看看,但徐州眼下的情况他已经看清楚了。

  陶谦不是个庸才,却不是个能在夹缝高压中长时间生存的人。

  徐州迟早要因为天子势弱、诸侯势大而被裹挟进相互吞并的交战中,成为是非之地。

  而陶谦手下的种种隐患若接连爆发出来,只能让他吃尽苦头。

  那么最适合诸葛亮成长学习的地方就只有并州。

  不如到并州去!

  他对如何说服诸葛亮的叔父心中有数。

  诸葛玄此人能在兄长死后毅然决然地辞掉自己原本的职务,前来徐州照顾孤儿寡母,实为孝义之人。其本身的主见又并不特别强,在局势判断上容易受到他人的干扰。

  出于对荀彧给出参考意见的信服和对兄长后嗣的前途考虑,诸葛玄必定会接受建议,带着几人前往乐平。

  诸葛亮也相信荀彧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问的只是:“可先生准备往何处去?”

  此时的诸葛亮还并不太能理解为何荀彧不打算也一道往乐平去,明明他有几位好友身在并州,且与他时常会有书信往来。以荀彧的本事和抱负也早不该还在赋闲状态。

  但荀彧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摇了摇头,转而将话题转到了今日的授课上。

  因他自知自己在徐州不会久留,也只是出于不愿见少年天才被埋没的想法才在此地教导诸葛亮,故而两人之间并不以师徒相称。

  可或许对诸葛亮来说,这是一份不是师徒胜似师徒的关系。

  而在此时的并州,乔琰一面让人专门留意于自己送出去的几份年礼的后续作用,一面拉拢起了郑玄带来的几位贤才。

  送给刘协和刘辩的那两份礼物,看似促狭嘲讽,却都有其背后的实在意义,她必须要确保其能落到实处。

  而给曹操、孙策和陶谦的送人送物之礼,也正是要保证在她今年进攻董卓期间,中原局势能在她的掌控之中。

  算起来,未来三分天下之中的蜀汉刘备,眼下的处境倒是要比历史上的东奔西跑寄人篱下要好,他坐在济南相的位置上也就等同于是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