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4.意气之争_人人都爱马文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会增加赋税、征役百姓,如果师出无名便是不义之师,国中百姓要承担如此重的赋税和征役,儿臣怕若久攻不下,我国倒要被托出事端。”

  梁国经过萧衍这么多年的治理,百姓虽然很苦,但比起前几朝来却安定了许多,至少只要勤奋,还能养家糊口,如同五馆这样的地方甚至还能让寒门学子免费读书。

  然而几年前为了征夫修建浮山堰,使得南徐州、南兖州和东扬州的青壮男子被征调一空,后来一场大水淹死淹没军民几十万,几年过去了,这几地至今没有恢复生息,有些地方甚至只有妇孺和幼子,如果再起刀兵,就只能从富庶的南方诸郡征调了。

  可三吴之地豪族林立,一旦向这些地方征兵,就怕百姓干脆投往高门寻求庇护,到时候兵没征到,反倒壮大了这些豪族的势力,变成尾大不掉之势。

  除此之外,也有萧统心地仁善,不愿为了争夺疆土而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缘故。

  萧衍好不容易才等这来这个机会,人人都看得出他想派兵北上,只是正如谢举、朱异等大臣所说,时机还未成熟,还可以再等一阵。

  可太子萧统在这个节骨眼上说这样的话,就等于直接说“为了北方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土地牺牲我们的百姓不值得”,这便是在打皇帝的脸了,朝臣们吃惊也是因为如此。

  其实殿上不少官员心中也认同太子的想法,尤其梁国和魏国对峙这么多年,双方都互不能跨过长江天险,早就已经有了偏安一隅的惰性,对于什么“北伐大业”没有多少野心。

  但上位者一心想要北上,他们也只能出谋划策,设法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利益。

  果不其然,萧衍被太子“劝说”过之后脸色便难看起来,再点谁发问时,那些被点中的公卿大臣要么沉默不语,要么想法敷衍,就是不明确地表明态度。

  萧衍原以为有这样好的机会,百官即使不会群情激奋的想要立刻北伐,至少也会出声附和、献策献计,却没想到太子一句话后,大半官员都顾左右而言他起来,让他颜面尽失。

  怒意之下,萧衍语气凶狠地说:

  “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太子一心只想着‘名声’、‘义气’,简直是可笑!百姓想要理由,给他们一个理由便是!那徐州刺史元法僧还在大梁当个安乐侯呢,既然魏国的宗室都被杀了个七七八八,我们可以扶植起元法僧,打着‘借兵’的名义送他回国嘛!”

  萧衍这话一出,原本还在和稀泥的众臣纷纷反对起来。

  “陛下,不可!且不说元法僧这宗室血脉也实在是隔得太远,就算他是元魏的直系王爷,就凭他献地投国,魏国也不会有任何人拥戴他,更不会为他开门投城,说不得还要拼死抵抗!”

  刚从徐州回来没多久的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