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5章 磨刀赫赫(三)_回到民国当大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保护人,所以那些一辈子最远也就到县城,别说南京,连省城长啥模样都不知道的农民会把选票投给谁拍拍脑袋就知道了,当年为什么湖广地区的农民杀长毛那么奋勇,照理说会分地给他们的长毛和他们沒有冲突啊,其实全是曾国藩之流的功劳,秀才老爷们说他们是坏人,所以俺们就杀他们,天,所以袁世凯说国民素质太低还是有点道理,只是后面半句不适合民主就有点牵强附会了,两者存在必然联系吗,扯远了,还是把目光投向俄国。

  在遥远的鄂木斯克,全俄统帅高尔察克的首都,这里看不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实施战时共产主义的萧条,也看不到一点战争的痕迹,灯红酒绿,一片和平的气息。

  在离高尔察克官邸不太远的一个酒吧里,两个长着东方面孔却一点也不起眼的年轻人正在酒吧的一个死角里一边喝着酒一边聊着天,这两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职业,国民政府国家安全总局高级特工:奠骜校和刘莫涵校,他们是目前二个在俄国境内活动的间谍小组的负责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头。

  奠骜校,云南富源人,军情系统出身,虽然之有27岁,但却是个有年经验的老特工了,1913年在安江加入军情局,经过培训后曾被派往北京执行了为期半年的潜伏任务,期间既沒有参加铁血救国会的工作,也沒有参加名动京师血洗执法处行动,但是他却做了一件很让人意外的事情,仅仅半年的时间里,这个潜伏在国饭店当领班的家伙居然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而此后由于在策反徐树铮的行动做出巨大贡献(嗯,就是开车送杨度去见徐树铮)而被提升为校,这次更是因为会说俄语被派來了鄂木斯克。

  刘莫涵在资历上就比奠骜要差上一点了,而且出身还不纯正,既非党务调查部出身,更非军情系统嫡系,人家在加入国安之前是混黑社会的,这个來自浙江金华的小伙子原本是在杜月笙的恒社门下当随从,从十四岁拜老头子算起,在**混了足足十年,最初因为跟人不准,加上所处的俄国租界本身就不怎么样,跟法租界沒得比,所以混的不是一般的烂,后來投靠了辛亥革命时期突然崛起的法租界流氓大亨杜月笙就不一样了,杜月笙也需要一个熟悉俄租界情况的人替自己扩张生意,刘莫涵就十分幸运的被扶持了,可惜祸之福所系福之祸所依,一心想当大老板的刘莫涵运气欠佳,生意做的很一般,唯一的好处就是很善于和俄国人打交道而已,民国年,国安局奉命筹建远东站,需要优秀的俄国通,刘莫涵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被选了,起初刘莫涵还不答应,后來一顶少校的帽子砸过來他就晕了,要知道他祖上可从沒出过一个官,世代都是佃户,于是他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