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一章 轰炸_辛亥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间的交锋并不少见,其实中国和英国都很清楚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双方在边境线上的冲突必定增多起来,甚至会直接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英国人借助清[***]无能的机会不断的扩张自己的势力,将手伸向了藏省和云南等地,现在中国实力壮大起来,英国人又不想把到嘴的肥肉吐出来,除了战争之外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只不过英国有一个致命的战略误判,英国高层坚信乔宇不会在没有统一全国的情况下贸然发动同英国的战争,他们这种判断也是很有道理的,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各国都明白的道理,现在乔宇直接掌控的省份只要七个,再加上一些外围省份,还不到十个,正好是三分之一的中国,其他省份还在北洋的手中掌控,因此任何聪明的政治家都不会随意对外发动战争。

  因此英国判断边境冲突可能发生在1925年以后,那时候英国已经能够从战争之中恢复过来,到时候就能够大量增援远东,鹿死谁手就不一定了。

  或许英国人这种判断是对的,但是乔宇拥有百十年的领先眼光,看待问题却不是这样,光会打内战的部队是不行的,当然连内战都打不赢的就更是饭桶了,国内的争夺不是军事的力量的争夺,而是政治的较量,是民心士气的较量,中国的国运已经到了几千年来最为衰微的时刻,不管哪个政治团体,只要他能够给中国带来希望和尊严,让中国获得读力自主的权力,重新崛起,这个集团就会收到国内民众的支持,也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甚至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也是乔宇现在开始巩固边防的主要动因,现在北洋还没有解决北方的问题川系却能够在西南战败英国,维护疆土,谁能够领导这个国家自然就一目了然,到那时乔宇凭着强大的民意就能够压服北洋一系,最大限度的避免内战。

  攘外就等于是安内,这两者本来就没有先后之分,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西南才会将大军调到云南,而战略误判的英国此时就十分被动,在边境线上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虽然前线的汉密尔顿显得信心十足,但是英国国内以及印度殖民政斧全都不看好这场战争。

  他们还是倾向于用外交手段,靠着大言恫吓,让中国退缩,这是满清时代百试百灵的好办法,对付北洋也很有效果,不过已经把他们的底子看透了的乔宇根本不会买账。

  英国公使朱尔典作为最权威的中国通此时也陷入了迷茫之中,他一度已经认为自己将中国人看透了,他们虽然拥有漫长的历史,璀璨的文化,但是那都属于过去,现在的中国卑微怯懦,虽然还有一批并不甘心沉沦的人,但是整体上中国和非洲,南亚并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随着西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