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九十章 远东共和国的异动_辛亥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级人口大国来说,建立庞大的战略储备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乔宇也清楚,接下来很快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美国是重灾区,大量的粮食都被就地烧毁。与此同时美国千万以上的美国民众严重营养不良。饿死的人口也不在少数,等到美国为了二战征兵之后,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身体条件不合格,其中多半就是源于这场危害深重的大萧条。

  当然中国没有必要去给美国人当救世主,乔宇是从其中看到了一个十分不错的低价购粮的机会,中国只要能够花费一些运费就能够得到大量的粮食,提升中国的战略储备。

  这些粮食就算最终没有吃掉也不会亏的。因为此时俄国正面临着大饥荒,其实俄国从建国开始,就面临着严重的粮食危机,大量的老百姓被饿死,有人甚至评价说斯大林饿死了八百万乌克兰人,换来了打赢希特勒的工厂。

  其实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俄国虽然面积广大,人口众多,但是平摊到领土之上,就会发现俄国其实是个人口相对稀少的国家,比起东欧,西欧都有很大的不如,或许就比北欧各国能好一点,当然乌拉尔以东的地区就更糟糕了。

  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俄国是没有希望建立起工厂的。道理很简单。就是运输基建成本太高,俄国生产的产品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不过俄国人采取了计划经济的手段,加上列强对俄国的封锁,使得俄国能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

  当然很多交通运输,原材料,燃料等等费用都是政府承担的,在经济学这部分叫做沉没成本,完全靠着政府承担了,因此后世俄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破裂之后,俄国就迅速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这部分成本除了政府没有人能承担得了。

  后世有人认为斯大林饿死乌克兰人的举动是搞种族灭绝,其实也不见得就正确,而是俄国没有多少选择,只能在工业和农业上面做出一个选择,毕竟俄国的力量还不足以支撑起两条腿走路,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做出一个选择,俄国选择了工业,因此斯大林只能靠着极端的措施建立打败了希特勒的工厂。

  其实中国此时也在工业化的初期,面临着和俄国一样的问题,中国比起俄国有利的地方就是中国拥有无与伦比的劳动力,即使被工业吸收了大量的工人,农村依旧有充足的劳动力能够支撑起农业的需要,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俄国现在正是饿的哇哇叫的时候,中国的粮食完全可以向俄国输出,换取俄国的工矿产品,这也是利润巨大的好事情。

  乔宇将自己的想法和蒋百里一说,蒋百里也极为赞同,的确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大总统,俄国现在也进行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工业化的速度十分惊人,不过俄国上层的斗争也十分尖锐,已经波及到了远东共和国,中国是不是应该参与一下,尽可能的削弱俄国,让远东共和国和俄国拉开距离!”

  俄国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周边国家的噩梦,中国虽然夺回了外东北,也成功的迫使远东共和国继续保留,但是对于北疆,中国还是不能够掉以轻心,特别是远东共和国的上层还受着俄国的影响,其中远东共和国的外交部长还是俄国政坛大佬托洛茨基,而国防部长也是原来俄国将领布柳赫尔,在这种情况之下,远东共和国几乎就是俄国的卫星国。

  “大总统,一个月之前,远东共和国主席克拉斯诺晓克夫派来了密使,希望能够加强和中国的交往,尤其是军事往来,他们希望购买一些中国装备,另外还要和中国开展经济交流,尤其是希望从中国引进粮食和蔬菜!”

  人心果然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远东共和国存在了几年之后,上下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意识,他们并不愿意接受俄国的控制,而中国等的也是这一天!(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