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4章 高考放榜了(求月票)_交易千年后,开局百万桶石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技术资料消化学习慢的问题,江凡能理解,毕竟我们这一块本身就大幅落后,而给的资料又是十多年后最新最全的体系化资料,学习慢是必然的。

  那有没有人同样很专业,同时对于以后的技术也有所研究,并且还擅长讲解,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迅速地把这些研究员、操作技术员给教会。

  当然有!

  江凡对院长道:“我觉得可以和航发相关的大学联系,让大学教授协助我们进行这些新知识的消化研究,并且对我们的工程师、研究员进行教授。”

  院长听到后也像是想到了什么,看向江凡道:“具体说说看。”

  江凡整理了一下思路继续说道:“我们的工程师、研究员平时工作因为要考虑产出,必须要结合当下自己的生产水平来做创新,所以难免局限于眼前。

  但学术圈不一样,学术圈没有立马要落地要出产品这样的压力,他们更主要的产出是论文。

  所以他们研究的东西也会更超前更热点,反而是如果你研究的东西过于结合实际,尤其如果自己国家这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那你拿到国际学术会议上去交流演讲,别人会笑你的,笑你都50年前的东西了还好意思拿上来讲。

  况且越前沿的东西,可挖掘的东西越多,录选SCI、Nature这些顶级期刊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反而不是特别在意自己的成果是否能应用于生产,而是关心在学术圈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院长点了点头,这话不假,尤其我们国内主要还是以论文数量这些来评级定职称等各种待遇,这样的KPI考核指标也促使了大家的注意力并不放在那些立马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东西,反而越是高大上的东西越能够在学术圈吃得开,也越能够体现自己的水平。

  院长在桌上轻点了两下手指,道:“你说的是产学研不匹配的问题。”

  “对,就是这个。”江凡说道。

  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材料这块,因为之前在做耐高温和隔热材料,所以很了解,这一块就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产学研不匹配。

  研究材料的学院派研究的东西很前沿,教学的老师教的知识理论性很强,但是结合实际很少。

  工业上由于技术的落后,生产不出先进的材料,这就造成产学研之间的关联性非常薄弱。

  学校要出论文,而出论文最好办法就是研究像是纳米材料这些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实际用起来大多是无从下手的超新材料。

  这就导致从2006年开始,我国研究者发表的材料科学论文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实验室环境制造出的材料根本无法应用到工业领域,有些新兴的材料甚至几十年后都无法应用到实际中。

  说的好听点就是领先工业化几十年,说的难听点就是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