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坏榜样,通过密切的接触和交往,给予不良少年以加速堕落下滑的影响。模仿学习是主体自觉、不自觉地效仿榜样的言行、举止而引起自身与之相同或相似的行为活动的过程。在犯罪行为的模仿学习中,榜样的威信、可接近性、感染力与吸引力很重要。同时,也和模仿者本人的愿望、观念、实际利益有关。较之模仿学习机制更深一层的是教唆学习机制,其特点是:主体由被动观察、模仿变为主动学习,榜样由无意展示错误言行变为有意传习、教唆,因而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3.角色扮演机制。指个体经过在犯罪群体内的角色学习和群体成员间的心理互动,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违法尝试将社会的消极影响内化为自身犯罪心理的过程。这一角色扮演,往往以满足自身的欲求冲动为动力,以对榜样行为方式的效仿为依据,以自我抑制力的缺乏为条件。一旦作了违法尝试,获得犯罪体验,强化了犯罪需求,进入欲罢不能的状态,便由不良品德发展为犯罪心理结构,跨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4.自我强化机制。由于违法活动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符合自我价值期待和犯罪群体的价值期望,必然获得自我肯定、自我奖赏和群体奖赏,使犯罪心理进一步强化,成为再一次犯罪的动力。随着违法犯罪活动的多次进行,不仅犯罪心理进一步强化,而且逐渐形成违法犯罪的行为习惯,标志着反社会态度的定型化。

  (三)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

  外化,是指由主观的、内部的心理活动向外部行为活动的转化。研究个体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主要是揭示行为人将其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主要有以下机制:

  1.预谋发动机制。这是最常见的犯罪行为发生机制。即在犯罪动机推动和犯罪人的意志控制下,为了实现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就行为人来说,这一机制具有犯罪需要迫切、犯罪动机强烈、情境诱发作用较小、犯罪行为的产生经历了较为清晰的意识过程等特点。预谋发动机制是最为常见的典型的犯罪心理外化机制,多数犯罪行为都是在这种机制下发生的。

  2.情境互动机制。与预谋发动机制不同,在这一机制中,情境的诱发对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些机会型犯罪、突发型犯罪,以及在犯罪过程中,由于情境的变化,促使犯罪动机迅速转化,都说明了情境刺激与主体内在因素的互动作用。

  3.挫折攻击机制。当个人因欲求不满、未能实现预定目标遭受挫折时,常常引起愤怒的情绪,有可能导致攻击行为。感受到强烈挫折体验的人,并不一定事先都具有犯罪心理,有的是在产生强烈挫折

  请收藏:https://m.jinshu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